原标题: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快速蔓延 学校加强预防教育最关键
—访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政委唐树仁

本报记者 胡芳 见习记者 李晗

不让毒品进校园

吸食合成毒品人员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

记者:我区青少年涉毒情况很严重吗?

唐树仁:非常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区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有1.9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45%,年均增长25%。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连续发现不满14岁的青少年吸毒人员。同时,35岁以下人群也成为合成毒品滥用的主体。

记者:为什么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比例大?

唐树仁: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些传统毒品而言。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罂粟,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物,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致幻或中枢抑制等作用。因为是近20年才在我国出现滥用,所以又被称为新型毒品。常见的合成毒品有冰毒、麻古、K粉、摇头丸、止咳水等。吸食传统毒品以中老年人为主,但传统毒品的原料获取渠道越来越少,而新型毒品原料供应的市场面广,成本较低,甚至一个掌握较多化学知识的人也能自制毒品,所以发展较快。此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青少年的预防教育没跟上,他们没有认清新型毒品的真面目和危害。

合成毒品在我区各地快速蔓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旗县区,特别是东部盟市,发展蔓延得更快,给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及吸毒者自身带来了严重危害。药物滥用者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人群为合成毒品的滥用主体,波及到不同文化程度,蔓延到社会各个层面。在吸毒人群中,70.1%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为35岁以下的青少年。

青少年涉毒多出于好奇心或被朋友拉下水

记者:哪些原因导致这么多青少年涉毒?

唐树仁:青少年吸毒首先是好奇心的驱使,当今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例如手机、互联网等,而青少年大多是网民,如果有人在网上吸贩毒,就会引起其他青少年的好奇甚至模仿。加上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心态,为了缓解压力寻求刺激加之交友不慎,很有可能沾染毒品。此外,近年来公众人物吸毒行为也在增加,他们本身有着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这样间接对青少年起到了反面的带头作用。再有就是很多青少年对毒品危害认识不到位,认为有些新型毒品不是毒,吸上一两次不会上瘾。另外,社会对青少年防毒宣传的认识不到位,覆盖不全面,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记者:一些年轻人认为吸食一两次新型毒品不会上瘾。是这样吗?

唐树仁:切记:任何毒品都会让人上瘾!很多吸毒者并不是不了解毒品的危害,而是他们对自己的意志力太过自信,认为吸食一两次不会上瘾。新型毒品滥用主要发生在娱乐场所,不少80后、90后在朋友的引诱和劝说下,将吸食合成毒品视为时髦,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毒品成瘾性较低,但这是错误的。

新型毒品也会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很强的精神依赖,并会使吸毒者致幻,最终导致其做出自杀或残害他人的举动等等。

抓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最关键

记者:如何在青少年中开展毒品危害教育?

唐树仁:从这一群体涉毒活动的发展态势看,如果不加强必要的教育并采取措施,未来10年,他们很可能成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主体。因此,以学校为重点加强合成毒品等禁毒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工程。只有把这项工作抓好,才是真正抓住了禁毒工作的要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在校学生有43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抓住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就抓住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主战场,再通过“小手拉大手”,还可以把毒品预防教育从学校辐射到全社会。

最近,美国白宫政策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毒品控制策略报告》,用神经科学来揭示吸毒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大脑疾病,。据该报告统计分析,在面向学校的毒品滥用预防项目中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在以后应对毒品滥用问题中节约18美元。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记者:目前我们的禁毒宣传教育还有哪些缺欠?
唐树仁:我们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相比当前合成毒品形势的发展还处于弱势,甚至是落后的状态。公众对合成毒品存在着明显的认识误区,说明禁毒宣传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预防为主,这是我们禁毒工作的基本原则。预防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就是教育,我们开展的禁毒宣传“六进”活动首先就是“进校园”。下一步我们会把“宣传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外,预防毒品宣传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自治区禁毒办将联合各个单位和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渠道来确保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无死角,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购物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