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志月

□本报通讯员徐宏

2014年5月20日,一男子冲进湖北黄冈麻城南湖办事处五里墩小学,持刀砍伤8名小学生。

2014年8月8日,一辆湖北仙桃长途客车行至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一名男乘客突然用水果刀架住司机脖子,威胁伤害乘客。

2015年4月28日,一男子驾车在汉十高速老河口段高速逆行,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车辆对撞,致3人死亡,1人受伤。

几起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看似毫无联系,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案发前,肇祸者均吸食毒品,且都是新型合成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这些毒品毒性强烈,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长期吸食新型毒品,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引发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据湖北警方透露,新型毒品制贩者目标消费群体是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据湖北省公安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湖北省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数年均增加逾万人,其中以35岁以下青年居多。

湖北省禁毒办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干永平说,从执法实践来看,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极易导致精神失常、行为失控,加之青年人群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情绪波动大,在毒品驱动之下,极易肇事肇祸。

相对于传统毒品对人体生理的显性伤害,新型毒品对人精神上的损伤是隐性伤害,不少毒贩为其打上“不上瘾、不伤身”的标签,诱骗更多人吸食以获取暴利。湖北警方表示,吸食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者,一般都是在吸食后因出现幻觉、极度兴奋导致行为失控而实施暴力犯罪。

除青少年群体外,新型毒品在高文化、高收入群体中也呈蔓延态势,已引起警方高度关注。

本报武汉6月26日电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吸食合成毒品极易肇事肇祸)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购物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