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毒品问题是一种全球性社会危害,吸食毒品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吸毒不但使人致病致贫,而且摧毁人的意志,乃至死亡,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着艰难的挑战。2008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在第四章第31条至52条对禁毒措施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对我国现行戒毒体制进行修改,由主要靠强制和劳教戒毒为主,变为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种戒毒体制,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更加体现出戒毒手段多样化、戒毒过程一体化、社会帮教法制化的特点。
浅析毒品犯罪死刑适用
【摘要】毒品犯罪是现代生活的一大难题,我国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适用死刑。随着人权保障的观念深入人心,全球对死刑存废的问题掀起的浪潮。本文通过对毒品犯罪的概述,以及我国现阶段对死刑的适用,提出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废除加以论述。
2013年,全国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50943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269名,同比分别上升23.89% 26.75%;缴获毒品海洛因8.55吨、鸦片1.46吨、冰毒类毒品19.52吨、大麻4.50吨、氯胺酮9.69吨。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适用死刑。
信息化侦查在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毒品在全球的走私和泛滥日益严重,我国不断加大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力度,使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的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以冰毒、冰毒片剂为主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为主的新型毒品在全国的迅速蔓延,使其成为我国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毒品。与此同时,利用网络等虚拟介质实现毒品犯罪的实例频发,其危害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利用社会信息化为侦查部门侦破毒品犯罪案件所带来的良机,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新型毒品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