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如果对吸毒成瘾者只是单纯做脱毒治疗的话,复吸率高达90%以上。吸毒者回归社会后是否能改变较差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是否能得到社会有效的认可和支持、是否能体验到基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等种种问题,社会关心得太少。生理脱毒以后,新的难题也才刚刚开始。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支持与社会 适应能力相关性
摘要:目的调査分析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促进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 和社会适应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30例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4. 48 ±9. 36,客观支持得 分为6. 00 ±1.88,主观支持得分为15. 17 ±4. 22,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6. 59 ±2. 27;研究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中的很强、良好、 一般、较差、很差的构成是2. 32%、. 55%、19. 23%、31. 53%、5. 37% ;戒毒康复人员的客观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相关性 (P < 0.05)。结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存在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现状;客观支持可能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适应能 力的促进因素。
海洛因成瘾为慢性中毒性脑疾患,成瘾者表现 有严重的心理行为障碍,针对成瘾者的戒毒康复工作是在生理脱毒基础上,进行长期的心理洽疗和行 为千预过程。^依据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社区戒毒 康复人员处于健康行为改变阶段或健康行为维持阶 段,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影响,特别 是社会支持不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可能导致其 健康行为的终止^甚至引起毒品的复吸。社会支 持S是指一个人在应激时从家庭、朋友和同事等处 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特别是行为改变阶段的社会支持与鼓励,可促进目标人群形成稳定的健康行 为。因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戒毒康复人员的 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戒毒康复人员远离毒品和回归 主流社会,成为近年毒品危害减轻工作者关注的重 要问题。范兴华的研究中提到,社会支持与社会文 化适应呈显著正相关[4。选取社区康复人员为研 究对象,探讨目标人群的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况及其相互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千预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样本量估计和男女分层随机抽样 方法,在武汉市青山区某社区在册的386例社区戒 毒康复人员中,抽取13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9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22岁至62岁。研究对 象纳入标准:①符合DSM -IV阿片依赖诊断标准; ②通过强制隔离戒毒或自愿社区戒毒后纳入社区管 理的戒毒康复人员:③知情同意参加研究的对象。
1.2 方法
选用肖水源主编的《社会支持量 表》S ,测量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以及主观支 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选用郑曰 昌主编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调查研究对象 的学习、家庭、社区、职业等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得分,诊断标准是:35 -40分为社会适应能力很 强,29~34分为社会适应能力良好;17 -28分为社 会适应能力一般:6-16分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5 分以下为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调查测量由医学专业 人员对目标人群进行一对一访谈方式完成。
1.3统计学
方法采用Epidate3.0建立数据库, 进行双人平行录入: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测 量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130例研究 对象中男性90例(69.23%),女性40例 (30. 77%)。130例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为 27. 76 ±6. 76,客观支持得分为6. 00 ± 1. 88,主观支 持得分为15.17 ±4.22,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 6.59 ±2.27。130例研究对象中,社会适应能力中 的很强、良好、一般、较差、很差的分布情况是3 (2. 32%)、(1.55%)、2 (9.23%)、1 (31.53%)、72 (55. 37%)。
2.2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将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 得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与其社会适应能力 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除客观 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相关性外(P < 0. 05),社 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利用度与社会适 应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1)。
表1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分析(n = 130)
社会支持得分 | 社会适应能力得分 | |
相关系数R | P值 | |
社会支持总分 | 0. 151 | 0. 086 |
主观支持分 | 0. 142 | 0. 118 |
客观支持分 | 0. 173 | 0.049 |
社会支持利用度分 | 0. 004 | 0. 967 |
3讨论
130例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为 27. 76 ±6. 76分,客观支持得分为6. 00 ± 1. 88分, 主观支持得分为15. 17 ±4. 22分,社会支持利用度 得分6. 59 ±2. 27分。王丽娟调查显示,男性戒毒康 复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29. 6 ±7.2,客观支持得分
6.3 ±1.0,主观支持得分16.4 ±4. 4,社会支持利用 度得分6. 7 ±1.8® ,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 一致。苏莉调查正常人群的社会支持结果显示,社 会支持总分39.26 ±7.86,客观支持得分7.48 ± 3. 09,主观支持得分24. 21 ±5. 02,社会支持利用度 得分7. 52 ±2. 45® ,研究的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支 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的社会支持得 分。戒毒康复人员社会支持偏低现状®原因可能 是社会公众普遍存在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和排斥所 致,虽然目标人群通过戒毒康复过程已经或正在改 变成瘾行为,但因为吸毒造成的家庭社区危害给吸 毒人群冠以永久污名,出现社会公众对戒毒康复人 员长期的心理歧视M和社会排斥现象,因此,加强 对社会公众特别是戒毒者家庭成员、社区工作者、禁 毒人员的吸毒成瘾机制和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 建立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支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 的毒品危害减轻现实问题。
戒毒康复人员社会适应能力得分明显偏低,130例研究对象中,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和很差的比例分 别达到31.53%、55. 37% ,研究对象的社会适应能 力甚至低于国内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丁卓 华调查的农村3 ~6年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者 和很差比例分别为29.88%、42. 52% 11。社区戒毒 康复人员是通过生理脱毒、心理洽疗和行为千预后 回归社区的人员,其社会适应能力应逐步恢复为正 常人群水平,但由于戒毒康复人员存在的文化程度 低、婚姻状况差、无职业等人口社会学特征,加之家 庭不接纳、职业技能缺乏、社会公众的广泛排斥等社 会支持不力,可能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长期处于 较低情形,因此,应针对戒毒康复人员人口社会学特 征,通过家庭关爱、技能培训、社区救助等方式M , 促进其尽快适应社会和融入主流社会。
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进 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客观支持与社 会适应能力具有相关性,客观社会支持可能促进戒 毒康复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支持的来源是多 方面的,包括配偶、子女、亲戚、朋友、同事、医务人 员,特别是家庭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支 持和物质帮助,可给予目标人群战胜生活或工作困 难的信心。Megha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可保 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可 促进个体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社会支持状况可影响 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为提高戒毒康复人员 的适应社会能力,应建立政府主导、社区帮助、家庭 关爱的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注重对戒毒康复人员的 社会网络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经济援助,创造戒毒 康复人员回归主流社会的良好氛围,以减少毒品复 吸和减轻毒品危害。
自愿戒毒为何如此艰难?
阅读提要:目前我国的自愿戒毒措施属于卫生部门工作范畴,一直以来较少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运营成本完全由戒毒机构来承担,许多自愿戒毒医疗机构长期亏本运营,最后不得不关停。
(健康时报评论员 徐 瑶)毒瘾,我国官方的定义为一种集心理、生理综合性异常表现为主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毒瘾难戒,健康时报本期三版《孤独的戒毒者》文章,让人感受到戒毒者的纠结挣扎。
我国在强制戒毒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不容乐观,90%的人出来后还是会复吸。医疗界人士认为,正如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毒瘾也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因此,相比强制戒毒和社区戒毒,自愿戒毒患者的主动性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在家怎么才可以戒掉冰毒,最有效的戒冰毒方法
在家戒冰毒有几个必要条件必须满足,才可能在家戒掉冰毒,不然在家是无法开展戒毒的。
一、吸冰毒者本人必须愿意戒
在家戒冰毒的首要条件就是吸冰毒者本人必须是自己愿意戒毒,如果本人不愿意或者不配合,那在家是肯定戒不掉冰毒的。
家人可以跟吸毒者好好沟通,如果吸毒者本人很配合,也愿意戒,那就成功了一半了。
二、必须主动远离一起吸毒的圈子
我国社区戒毒现状的研究
摘 要:毒品问题是一种全球性社会危害,吸食毒品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吸毒不但使人致病致贫,而且摧毁人的意志,乃至死亡,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着艰难的挑战。2008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在第四章第31条至52条对禁毒措施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对我国现行戒毒体制进行修改,由主要靠强制和劳教戒毒为主,变为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种戒毒体制,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更加体现出戒毒手段多样化、戒毒过程一体化、社会帮教法制化的特点。
药物成瘾者戒断治疗期间的护理
摘要 药物成瘾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给成瘾者进行戒毒治疗的同时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如创造合适的环境,加强心理、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护理,采取各项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同时做好安全措施,保证其在治疗期间的安全,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这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药瘾者缓解戒断带来的痛苦,增强信心,主动远离成瘾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吸的发生率,最终重返社会。
药物滥用不仅会给人的身体造成损害,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TheUnitedNationsOfficeonDrugsandCrime,UNODC)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0万人因海洛因、可卡因和其他药物致死,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
颅脑手术戒毒技术不能用
[摘要]十年前,关于颅脑手术戒毒技术能否被应用于临床医疗服务这一问题,就已经在学界存在争论。但之前的学者,主要是在宏观上来分析、论证这一问题,并未从科技伦理角度来深入分析、论证这一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科技伦理相关原则入手,深入分析、论证颅脑手术戒毒技术能否应用于临床医疗服务这一问题。最终,以期通过对该问题在科技伦理层面的深入探讨,促使人们重视、反思关于医学技术研究、应用的规范。
一、导言 “颅脑手术戒毒技术”是一种颅内微创手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成瘾干预方法

吸毒所的真实照片
摘 要:我国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基本满足了当前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需要,在教育挽救吸毒人员、遏制毒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收戒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戒断巩固率,降低复吸,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上,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学及生理学干预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特征是强迫性用药行为,不计后果的持续用药以及脑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改变。根据《禁毒法》的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照管问题探讨

强制戒毒者
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大部分戒毒人员经过戒毒场所系统的教育矫治,取得了较好戒治效果,可当他们回归社会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后续照管,导致复吸,致使所内教育成果功亏一篑。为有效破解戒毒人员高复吸率这一难题,司法部推行了以“相对封闭、分期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为主要内容的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机制的建立,为戒毒场所巩固所内戒治成果、有效降低复吸率开辟了新路,指明了方向。
一、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的概念
美沙酮维持治疗合并安定中毒1例报道

美沙酮图片
原标题:美沙酮维持治疗合并安定中毒1例报道
(一) 资料
目前,我国对“海络因”依赖患者主要采取美沙酮维持治疗。美沙酮具有以下作用:消除戒断症状,减少毒品症状,恢复各项功能,减少违法犯罪,减少疾病传播。其目的是让“海络因”依赖患者做正常人,并且具有较少复发的特点,但过量时可能中毒,特别是合用镇静类药时。现就我门诊维持治疗患者合用安定中毒1例报道如下:
该维持治疗患者于我门诊服用其常用剂量60ml约2小时后于家中自行注射安定20mg,约10分钟后,家人发现其昏迷不醒,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查: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如针尖样,呼吸2——4次/分,脉搏40次/分,弱,血压不能测到,立即给予上氧、纳络酮、洛贝林、可拉明静注、补充液体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一系列抢救后,患者于2天后逐步清醒,4天后痊愈出院。